|
|
|
兰花集团 2019-9-11 16:57:16 您是第 760 位读者 |
|
|
每次深入基层检查安全教育培训,常常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培训资料规范齐全,培训制度、计划、内容、照片、表格、台账、考试成绩都应有尽有,但随机抽查一些员工,有的却对自身岗位应知应会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理解不够透彻,有的虽然考试拿了高分,但是却一问三不知,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单位部门抓安全教育培训目的是为了出“业绩”,为“培训”而培训,为“活动”而活动,重“痕迹”轻实效,重“形式”轻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突出表现在:一是培训工作走过场,为应付检查和考核而培训,各种花里胡哨的“痕迹”实际上成了名符其实的“客里空”;二是只满足于完成培训任务,随意安排内容,缺乏针对性,职工是否接受、是否有成效,不闻不问;三是方法老套简单,我念你听,没有新鲜感,职工厌听厌学,看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平平;四是为了能通过考试,考前死记硬背,上岗后不知所措。一些员工只会背术语、背流程、背名词,而不知道如何运用、如何操作、如何避险。 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就是要让职工在思想意识上、业务技能上、行为规范上有所“获”,消除其在思想认识、风险识别、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惑”,从而达到要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效果。如果把精力放在留“痕”上,用各种毫无意义的“形式”来证明开展了培训、完成了任务,那么对安全工作而言没有任何促进作用。 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消除职工心中的“惑”,才能确保职工脑中有所“获”。要结合本单位生产的特点开展。在全面了解职工队伍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短板”的基础上,让员工知道和理解不按章操作存在哪些危险因素、危险点、潜在事故,事故发生后会给自己和工友带来那些危害;要合理选配培训教师。教师应源于生产一线,既能讲理论,又能擅操作,可通过故事、事例来进行讲解,使职工增强感性体验,提高理性认识;要掌握新设备、新机械、新工艺性能及操作要领,做到会应用、能驾驭;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或是知识竞赛,或是利用班前会,结合工种特点开展教育培训,做到应知应会;要探索模拟式的安全训练。如建立体验馆让职工亲身体验安全生产、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应急演练等,使职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事故的危害性,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效果;要持续改进安全教育培训的考试与考核。尽量采用理论、实践和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知识与技能在现场运用情况的考核,避免出现“死培训”到“培训死”的现象发生。(郎志伟 作者单位:北岩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