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新材料 谋划新发展在新型精细化工赛道上谱写新成绩 |
|
|
|
|
兰花集团 2021-3-4 9:06:45 您是第 833 位读者 |
|
|
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思想碰撞中,新材料作为兰花精细新型化工的标杆,进一步打开思想解放的“总开关”,抢抓发展机遇,转变发展思路,主动担当作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走好新征程、谱写新篇章。 2020年5月,新材料完成节能增效技术改造,形成年产14万吨己内酰胺规模,目前生产能力、消耗、成本均达到设计要求。 立足现状,新材料一是要在稳定生产上下功夫。要不断优化工艺指标,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加强员工岗位技能培训,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广大员工生产积极性,保证生产稳定。二是要在安全环保上下功夫。严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安全不保一切归零。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坚持落实好事故隐患举报和隐患治理激励长效机制,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严格特殊作业安全风险管控。对特殊作业现场实行“一点一方案、一点一票证”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经费全额投入,不断改善员工作业环境和安全条件。加强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监督管理。加强雨污系统的监督管理,坚决杜绝环境污染责任事故。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三是要在节能降耗技术改造上下功夫。技术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2021年安排6项节能降耗项目,预计可产生经济效益2000万元,社会效益明显。环己酮装置真空系统改造项目;污水处理装置风机节能改造项目;己内酰胺工艺冷凝液脱氨装置项目;双氧水尾气膨胀机组发电项目;叔丁醇回收系统节能改造项目;循环水系统电化学处理设施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可大幅降低消耗,提升我公司装置运行水平,达到行业先进。四是要在企业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完善契约化管理,形成全员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向兄弟单位取经学习,取长补短,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新材料产能达14万吨己内酰胺,消耗、成本下降空间有限,加之原料成本一再上涨,把产品售价上涨的空间消耗殆尽,利润空间不大。放眼国内,小规模生产在市场竞争中已不占优势,未来新材料发展要“两条腿”走路。一是上马聚合装置延伸下游产品。以新材料现有年产14万吨己内酰胺项目为基础,配套实施聚合工程。一方面可以利用现有公用工程,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聚合装置的产品更容易保存和运输,降低运输成本。预计售价可提高500—700元/吨,年可新增利润7000—9800万元。二是实施18万吨己内酰胺扩能工程。在现有装置基础上,通过解决环己酮产量瓶颈,扩建己内酰胺装置容量达到18万吨己内酰胺产能。该项目投产后己内酰胺吨成本可再降低700元—1000元。 关于兰花巴公园区化工发展。兰花“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精细化化工要大发展,为兰花转型发展树立新标杆。发挥规模效应和实现园区一体化是兰花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实现“六新兰花”的必由之路。 扩大己内酰胺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据行业发展规划,今后三年,国内己内酰胺产能将扩增200万吨,形成650万吨生产能力,成为世界最大己内酰胺生产国。己内酰胺未来市场前景相对乐观。一是民用丝领域消费潜力巨大,二是工程塑料领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从全国己内酰胺行业来看,新材料属于小规模企业,竞争力非常微弱,实践证明己内酰胺产能规模较大、工艺技术相对先进的企业盈利水平较高,兰花己内酰胺扩能刻不容缓。经过几年磨合,新材料从生产组织协调、设备管理技术、员工操作水平、安全环保现场治理等方面日益成熟,形成一套高效运转模式,实施扩能项目新材料从人员、技术等方面都具备先天条件。建议兰花实施新增30万吨己内酰胺项目,利用气化岛90万吨合成氨当量的净化气,升级改造煤化工公司原合成氨及尿素装置,最终形成年产48万吨己内酰胺规模。 巴公园区实现一体化管理机制。巴公园区集中了兰花的大部分煤化工企业,现在运行中存在相互掣肘,资源浪费的现象。如兰花实现巴公园区一体化管理,出台一套协调机制,把园区内的蒸汽、合成气、液氨等能源科学调配,互通有无,能节约大量资金,财务税金方面也能下降,己内酰胺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产生的经济效益将十分可观。 解放思想新材料心潮激荡。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助力“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聚焦“六新兰花”,发扬孺子牛、老黄牛、开荒牛精神,苦干实干,奋发前进,满怀信心走好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新征程。(新材料分公司党总支书记、经理 吕纪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