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25-2-13 12:43:42 您是第 381 位读者 |
|
|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正月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年之际最为热闹的一个月份。从初一春节开始,到十五元宵节结束,才算是真正完整地“过了年”。春节的热闹余韵还未完全消散,元宵节就伴着温情接踵而至。她不似春节那般繁忙喧嚣,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浪漫风情。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据传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为了祭祀天帝的夜晚,后来逐渐演变成全民欢庆的节日。每当农历正月十五的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家家户户便纷纷走出家门,涌向街头巷尾,共同欢庆这个充满诗意的夜晚。 在山西的冬天,没有一棵树是光着过年的。这句话虽是玩笑,但也确确实实是山西年景的真实写照。仿佛一夜之间,无论是公园花坛里的灌木丛,还是人行天桥上的围栏,抑或是拾级而上的台阶,都搭上了五彩斑斓的灯带,将整个城市装点得如梦似幻。街道两侧各式各样的花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盏盏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让人目不暇接。有的以动物为原型,龙灯威武、凤灯轻盈,活灵活现,好似随时跃然而出;有的以图腾为主题,莲花吉祥、如意平安,惟妙惟肖,寓意深远寄托祝愿。匠人们的巧思令人流连忘返,闲庭信步在灯火阑珊的街头,每一踏都踩着节日的节拍,如漫游仙境一般,真应了辛弃疾所书“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般的旖旎光景。这样的良辰美景,是一年的不可多得,是一年的不容错过。 元宵节灯会作为节日的重头戏,更是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据史书记载,元宵赏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人们在祭祀的夜晚点燃灯火,以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的丰收平安。到了唐代,元宵灯会已经发展成了全民参与的盛事,灯会的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宋代时,元宵灯会更是到达了鼎盛,不仅有各种花灯游行展示,还有猜灯谜、放烟火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得元宵节一跃成为了当时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明清时期,元宵灯会依然流行,各地区的花灯各具特色,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方民俗文化。 在元宵节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吃汤圆也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看完花灯回到家中,家人们一起喜气洋洋围坐在餐桌旁,亲自动手制作美味的汤圆。香气四溢的糯米粉与水融合,再经过反复揉搓,成团之后包上早已准备好的馅料,一个个圆润可爱的小汤圆便诞生在手中。沸水时下锅,经过十分钟左右的翻腾,软糯香甜的汤圆便被迫不及待地端上餐桌。更有趣的,是每次吃汤圆之前,还会猜一下是什么馅的,团子入口即化,馅料溢满口腔的瞬间,也是一种甜蜜的惊喜。 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元宵是一个关于灯火、团圆与传承的节日,灯火璀璨的夜晚,望向天空流光溢彩的灯霞与一轮明月交相辉映的美景,昔日温馨的时光便会浮现在脑海中。传统节日这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串联起人们相关的美好记忆,星星点点的灯火不仅照亮着未来的希冀与梦想,更承载着人们衷心的祈愿与祝福。(李子艾 作者单位:望云煤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