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练内功 创新破局增效益 |
伯方煤矿综采一队降本增效实践纪实 |
|
|
|
兰花集团 2025-3-20 14:37:30 您是第 464 位读者 |
|
|
面对煤炭行业下行压力,如何从生产一线“抠”出效益?如何让传统采煤队焕发新活力?伯方煤矿综采一队以一场刀刃向内的“成本革命”交出答卷:通过精细化管理精准施策、全员参与靶向发力,实现材料成本大幅压降、设备故障率显著下降,走出了一条老矿区提质增效的新路径。 向管理要效益:从“粗放”到“显微镜式”管控 走进综采一队工作面,设备巡检表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截齿磨损度、链条张紧度等数据。“推行精细化管理以来,我们队的每项设备都有了‘健康档案’。”队党支部书记史振飞介绍,该队将精细化管理分解为“设备全生命周期跟踪”“物资全流程溯源”两大体系。 设备管理推行“预防式维护”,建立“班前点检、动态监测、预警维修”三级防控机制,设备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维修成本随之降低。“现在,我们每班的操作人员上岗时都会对设备关键部位进行全方位检查,并详细记录数据。维修人员也会根据数据提前备好相关维修配件,一旦设备出现轻微故障就能得到及时处理,避免小故障演变成大问题。”该队维修工如是说。 物资管控实行“身份编码+闭环管理”,小到一根锚杆均实现“领用—回收—修复”数字化追踪,废旧物资复用率大幅提升,避免了物资浪费和丢失。该队建立了精细化的物资台账,对每一件物资的入库、领用、使用地点和使用人员都进行详细记录,严格执行物资领用审批制度,根据生产实际需求发放物资,杜绝超领现象。同时,开展物资回收复用工作,对废旧的设备零件、锚杆、液柱等进行分类回收,修复后再次投入使用。 向长效谋发展:从“攻 坚战”到“新常态” 降本增效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持久战。综采一队通过“技能+成本”双培训、“创新+激励”双引擎,激活全员增效动能,推进降本增效长效化、常态化。 技能提升方面,每月开展“设备医生”“成本管理”等专项培训,培养复合型技工,减少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设备故障。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各类培训,内容涵盖采煤工艺、设备操作与维护、安全管理等方面,持续提升职工安全意识和业务技能,减少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和生产事故。同时,开展成本管理培训,让职工了解成本构成和控制方法,树立节约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形成全员参与降本增效的良好氛围。 全员增效方面,设立“降本增效专项奖励基金”,对在降本增效工作中表现突出的班组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同时,将经验固化为《岗位成本管控手册》,建立“班组成本核算”长效机制,对于在设备维护、物资管理等方面表现优秀的班组,在绩效考核中给予加分奖励。如今,随手关停空转设备、利用废旧零件“拼装”工具已成为职工肌肉记忆,降本增效也成为队组“新常态”。 “省的是成本,增的是效益,强的是竞争力!”在煤炭行业转型阵痛期,伯方煤矿综采一队以“紧日子”思维苦练内功,以精细化管理进行“成本革命”,坚决向管理要潜力、向创新要活力、向全员要动力,定能在老矿区挖出“新金矿”。(史振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