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兰花集团 2013-12-26 8:46:41 您是第 1399 位读者 |
|
|
一块结实的木板或者一张草席,往路边街道一铺,我和几个正在追逐打闹的小伙伴便会蜂拥而上,躺在上面安静下来,听大人讲那些永远也讲不完的鬼故事。在故乡的村庄,我最怀念的便是儿时这样的夜晚,伴随着满天的星星和皎洁的月光,直到昏昏睡去。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情景,我们这群无拘无束的孩子有大把的时光可以挥霍。小女孩踢沙包、跳房子、跳皮筋,小男孩滚铁环,叠元宝、弹玻璃球,大家手拉手去田野、小溪逮知了、摸蝌蚪……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游戏让我们着迷。在那段物质清贫的日子,作为孩子的我们,哪怕农忙时帮家长在田地里干活,仍旧有许多乐趣。在火堆里烤毛豆和鲜玉米,摘桑葚、挖野菜、拔萝卜、刨红薯、捉迷藏等。在新鲜的麦秸垛旁,我们把麦秆劈开,编许许多多金灿灿的戒指和手镯戴满自己的双手…… 那时候的娱乐活动太稀缺。要是哪个村子放露天电影,我们便会拿着小板凳跟着伙伴或大人一起去看。当时,每次看到镇上那个拉着几个木头箱子到处放电影的人就兴奋,总要追在车后问个明白才肯停下。每逢方八邻近的村子赶会唱戏,我们都会早早地聚集在舞台下,不是对剧情感兴趣,而是和母亲要几张毛票,奢侈地吃碗肉丸或买根冰棍,还好奇地走到后台,看演员们化妆、卸妆,再满足地离去。 时光缓慢而悠长。四合院里因为电视的出现而一下子变得五彩缤纷起来。院里搬一把大木椅子,把电视机放在上面,调好台开始播放。这时候,一院子的人都会被电视节目吸引,有时甚至连串门的行人也会驻足观看。记忆中那会儿总是跳闸停电,反反复复。每到此时,我们就会跑到邻村继续观看,不忍错过那让人魂牵梦绕的连续剧。当初最爱的就是翁美玲,那一个从《射雕》中走出,长着兔牙,笑起来满面生辉的小女子;接着便是用暧昧的眼神,风尘而又有点嚣张的周润发;还有唱着《蝴蝶》追赶童年的小虎队。他们的贴纸玉照被工整地贴在课本里,孩子们翻来覆去地摸索,在风里笑得凉了牙。 那时的收音机也很流行。大人们听评书听的津津有味,而我做完作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收音机,期待着响起那首欢快、活泼、悦耳的乐曲——“嗒嘀嗒,嗒嘀嗒,嗒嘀嗒——嘀——嗒”,接着一个稚嫩的女生宣布:“小朋友,小喇叭开始广播啦!”这就是当时备受孩子喜爱的《小喇叭》。收音机向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知道了更多外面世界的故事,它像一个忠实的朋友,陪我一起慢慢长大。 虽然很多年过去了,但年少时的画面却仿佛昨天一样清晰。曾经以为太遥远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喝上牛奶,吃上面包”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如今,看着在电视和电脑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儿子,真想把我年少时的快乐复制给他。因为那些原生态的村庄、田野,带着草木泥土炊烟的大自然的气息,是现在的电视和电脑游戏永远都无法给予的。 作者单位:化肥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