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斌
望云矿3#煤资源几近枯竭,15#煤基建工程在多方面的积极努力下顺利进行,但为使新旧矿井顺利无缝衔接,必须在断层林立的3#煤田中再找可采资源。望矿人下决心从石头缝中也要挖出宝贵的3#煤资源来。 经慎密实地考察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望云矿领导决定在运输大巷尽头掘堡头正断层探巷。探明堡头正断层距运输大巷的实际距离和确切走向。施行两套方案。第一套:探巷七八十米处遇断层,则做一个小型综放工作面,能暂缓燃眉之急。第二套:探巷超过一百三十米则能形成一个大储量工作面,那么该矿新旧矿井衔接不利局面将有所改善。 怀惴忐忑和希望的望云矿开拓队再次接受重任,向着堡头正断层奋进…… 众所周知,探巷施工与其它巷道不同,没有完善的上下山系统。尤其突出的就是施工材料(包括工字钢梁、U型钢腿、金属网……、机电设备和各种附属设施)的运输。有的重达一吨,轻的也有百八十斤。由于受空间的限制,一切拖动机械都无法安装,这些都必须用最原始的搬运方式:扛、背、挑、抬、拖。从物料堆放场到探巷口近百米(80米十几度的陡坡,10多米拐弯巷道)的路程就是狭窄的皮带大巷人行道,还要再跨越皮带人行过桥,随着探巷的延伸继续向前搬运。光说3.4米的工型钢梁(二百多斤),必须两个人抬,而且相互“提醒脚下,密切配合肩上”前者为在上陡坡时猫腰攀登,后者则前弓后蹬极力上送。在弯道上3.4米的钢梁更是需来回窜插几次才能顺利越过所有障碍。长路无轻担,一趟两趟……几十趟下来哪怕正值隆冬时节的井下,衣服成了汗水的累赘,摘下帽子仿佛就像掀开蒸笼。热了赤膊上阵,累了歇歇再干。揉着红肿的肩膀他们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让断层离我们远点再远点,让可采的3#煤多点再多点。由于控巷一步步接近断层,围岩顶板极不稳定,生产条件随探巷的延伸一步步恶化。棚距由原来的0.8米缩短为0.6米,甚至是用密集木棚一架紧挨一架。不能用炮打,就用风镐、钢镐一镐一镐挖。也许是这种忠厚吃苦的精神感动上苍,也许是历经风雨再现彩虹;总之,天不负人,探巷在砥砺中奋进,二十、四十、八十、一百、一百二、一百三……,探巷掘进达到最佳成效。筚路蓝缕的开拓者,用最原始的掘进工具,用最古老的搬运方式,又一次看到了希望。 尽管前方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负出百倍努力的望矿人仍要在砥砺中奋发前进。作者单位:望云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