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梅
三八妇女节来临之时,单位领导邀请党的十八大代表毕腊英同志来公司为女职工上堂人生课。那一天,我有幸第一次见到了毕腊英大姐。当时那个兴奋劲啊,简直无法用语言表达。 我见到了,见到了“捐资助学•播洒爱心”的好人,见到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毅然决然陪父投身教育公益事业的劳动模范,见到了先后被各级各部门授予“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扶贫贡献奖”、“全国省市五好家庭金奖户”、“山西省公益事业功臣”、“省劳动模范”、“全省扶贫先进个人”、“农民女状元”、“省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的一名普通的女村妇女。见到了当选为第十届省党代会代表、全国十八大党代表,至今还是八万亿多农民中普通的一员,带领全家人磨粉养猪,下田耕作,辛勤劳动,她家的猪场从小到大,由开始的十几头、几十头到上百头,正是这些缔造了从1986年到现在,累计捐款30万元,奖励优秀教师650多名,奖励三好学生和捐助贫困学生近800名的传奇故事。 虽然毕大姐被无数奖杯和光环笼罩着,但是,当我见到她时,她和被各大媒体采访在电视里播放时的衣着是一模一样的:一头浓密但没有造型的短发,一件褪了色的黄色上衣,一条普通的黑裤子。我几乎都要激动的喊出声。只见她大步流星的走向会议室的讲台,会前我提前占据了第二排的有利位置,得以与她近距离接触,她手拿演讲稿,说话铿锵有力,饱含深情,但是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饱经风霜的面孔,依然让劳动人民的本色在她脸上彰显无遗。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没有其他的挣钱门路,一直干着磨粉喂猪老本行的不易。毕大姐在报告中这样写道自己的经历:“俗话说,有钱不养张嘴货,喂猪不比种粮食,还能趁刮风下雨躲个懒,哪怕圈里只有一头猪,不管你下雨下雪、逢年过节,少吃一顿也不行。磨粉养猪听起来简单,干起来却不容易。每天大早四五点起床,365天无休止地重复着出圈、磨粉、拌食、喂猪、搓粉,直到夜深人静才能干完。不说其它,光喂猪这一项,每顿要喂60多担猪食,一天就得180多担,从磨房一勺勺舀好再担到猪圈前,一勺勺舀到猪槽里,这期间真不知道要出多少力、流多少汗呀。” 风雨30年,毕大姐的猪舍由半封闭,改建为全封闭,这是她和家人除了磨粉喂猪,起早贪黑到河滩挖沙,天寒地冻,深一脚浅一脚地挖,二十多天时间才把300余方的土河沙拉到工地。然后家人贴小工,白天提泥搬砖,晚上抽空上料,中间购料没钱就停工,借到了钱再开工,这样断断续续修建起来的。 风雨30年,毕大姐的先进事迹广为传颂,家喻户晓,这是她和家人一颗汗珠掉八瓣换来的,是一分一厘从牙缝里抠出来的。她的母亲至今已经七十多岁,不能像别人家的老人一样,清闲自在,颐养天年,她母亲不顾自己年老体弱,总想搭把手,重活干不动就干轻活,反正是闲不住。她的丈夫从成为上门女婿后,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抢着干脏活累活,任劳任怨。长年累月下来,累出了一身病,有时肩周炎犯了胳膊疼的抬不起来,痔疮疼得在床上打滚,但还是埋头苦干。她家的女儿十来岁就帮家里干活,在路上扫煤灰拉平车,可以说村里男孩不干的活,她家的女孩就当男孩使,小孩就当大人使。她女儿每学期只有1500元生活费,在学校不敢买新衣服,就一直穿校服,别的女孩变着花样买化妆品、美容,她家女儿连想也不敢想,还把学校里她的学姐们不穿的衣服、鞋子拿回来,让她清扫猪舍下地干活穿。 回想30年,毕大姐的爱心行动也招到了周围人的冷嘲热讽,九几年的时候,猪价下跌,有时候一年下来不但挣不上钱,还得赔进去几千块钱,有人就说别硬撑了,闲的没事找事,听到这些,她心里头很不是个滋味,可是她一想到父亲的愿望,想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她心想,就是咬碎牙也只能往肚里咽,只要人有志气,总能渡过难关,生活再难,捐资助学的事也不能停。她资助的学生有单亲的、有家长残疾的、有失去父母随爷爷奶奶生活的,令毕大姐值得欣慰的是,她资助的30名大学生后来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为人诚恳,工作努力,成为单位的骨干,社会的有用之才。 秉承父亲遗志,无怨无悔捐资助学事业,用辛勤汗水浇灌开枯萎花蕾,用博大爱心换来桃李芬芳,我想这正是毕大姐的真实写照。 短短一个小时的人生课堂,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毕大姐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气息,那不是百媚千娇、胭脂香水的迷幻,而是泥土的味道,它有磐石般的坚毅,那是属于劳动者的不可抗拒的独特气质。作者单位:丹峰化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