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红
2014年初,在矿上召开的2013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一向以“懒”闻名的小杜被评为“安全先进工作者”,名字还张贴在矿上的公开栏里,这是怎么回事? 2011年10月,刚从煤校毕业的小杜分配到了综采队。身为家里独苗的他从没有干过重活,上了两天班就累得不行了,第三天队友怎样劝都死活不肯再上班了。 队里的支部书记了解情况后,专程走访去小杜的家里走了一趟,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在支部书记和家里人的轮番劝教下,小杜不情愿地回到队里上班了。为了安稳住小杜,队上还专门让工作多年,技术全面的老张和小杜签订了师徒协议,在工作中手把手地教他采煤工艺流程。 刚开始,小杜对一切感到新奇,学起东西来三两遍就会了。师傅老张也感到很高兴。可好景不常,小杜的“懒”毛病又犯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中还时常耍“小聪明”。老张教导了他好几回,但小杜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不当一回事。渐渐的,小杜“懒”的大名在队中被“广泛传颂”。 2012年5月,又是一个夜班,白天和朋友“疯”了一天的小杜清完煤就跑到了一边睡觉,根本就没有注意到在他的头顶上还有一块松动的岩石。凌晨两点中,割完一茬煤的老张微微地歇了一口气,看看四周,又不见了徒弟的身影。老张来到工作面的另一端,看到了正在睡觉的小杜,也看到了小杜头顶的那块岩石。说时迟,那时快,小杜头顶上的那块岩石好像知道有人来了一样,轰的一声就向下垮落,老张没有犹豫,侧身一把推开了正在熟睡的小杜,而那块岩石狠狠地砸在了老张的右手上。 本来被惊醒了小杜还想发两句牢骚话,但当他看到师傅老张抱着手痛得满头大汗的时候,慌了神的小杜大声哭喊起来,闻声而来的工友迅速把老张送上了地面到职工医院进行检查。而此时小杜的心就像只小耗子一样抓挠着,急切地想知道师傅的伤情。 升井后,小杜忐忑不安地来到了医院,在师傅的病房门口,小杜久久地不敢进去。他怕看到师傅那痛得苍白的“黑脸”;他怕队里的领导和工友们怪他;他怕看到师母那焦急的眼神……正准备看老张的队长发现了小杜,“臭小子,就会闯祸,干甚不进去?”“我害怕呢。”“你还有害怕时候?!,你要是害怕,就不会在井下睡觉了。这回要不是你师傅,你能不能站在这儿还另说呢。废话少说,跟上我进去。” 进了病房,小杜第一眼就看到了师傅那打满绷带的右手,泪水不争气地溢出了眼眶。老张笑了,“都大小伙子了还哭个屁啊!男儿有泪不轻弹,师傅我这不是好好的嘛!”小杜再也忍不住了,扑在了师傅的床前,老张用左手摸着小杜的头,动情的说:“师傅在煤矿干了二十多年,还真的有些累了,这次就当给自己放个假,你一定要记住这次教训,好好干,给师傅我也长长脸啊!”一旁的小杜泣不成声,脑袋像一个捣蒜锤一般使劲了点。 打这以后,小杜跟换了个人一样,工作中虚心好学,积极肯干,处处以质量标准来要求自己;生活之余,他还参加了太原理工大学采矿工程本科班的继续教育。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在煤校学到的知识搞了许多安全小发明,为队里排除隐患立下了不少功劳。小杜巨大的变化让工友们惊叹地说道:“这小子是怎么了?怎么变化的这么大?” 2013年年底,考虑到小杜的表现和成绩,队里经过队务大会讨论,决定把小杜保为“安全先进个人”的候选人。小杜不负众望,高票通过投票选举程序,最终“登”上了先进个人表彰名单里。已经痊愈并上岗的老张看到自己徒弟的名字上了“光荣榜”,咧开大嘴笑开了“这小子,不错……” 作者单位:莒山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