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窗外央视频道正播放着“超级大月亮”的奇观,而我的心里,早已升起另一轮更圆、更亮的月亮。
下午,微信群里陆续弹出焦师傅从太原展会现场发来的照片。他站在“2025年山西省‘五小’创新大赛优秀成果展”的白色背景板前,身穿我们熟悉的深蓝色冲锋衣,胸前那朵兰花标识格外醒目。在他身旁,那些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兰花炭,已化作精美的雕件——有神态坚毅的矿工半身像,有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会标,还有寓意吉祥的“福禄”葫芦。
当山西电视台的话筒对准焦师傅时,这个在井下工作了二十多年的汉子,露出了孩子般幸福的笑容。我仿佛能听见他那带着晋城口音的普通话,正向来宾讲述每件炭雕背后的故事:这块炭来自哪个工作面,那件作品花了多少夜晚打磨。记者们频频点头,围观者中有人专门为他的矿工人物炭雕而来。
曾几何时,兰花炭只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今天,通过焦师傅那双布满老茧却无比灵巧的手,这些沉睡的黑色精灵被重新唤醒。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燃料,而是承载着太行风骨、矿工精神的艺术品。
焦师傅不只是带着他的炭雕去了省城,更是带着所有兰花人的梦想,带着晋善晋美大晋城的文化底蕴,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他让兰花炭从地心深处走来,从博物馆走来,真正走入了大众的视野。
窗外的超级大月亮很美,科学告诉我们这是月球运行到近地点的天文现象。但在我心里,今天太原展会上的每一件炭雕,都是更值得仰望的月亮——它们从百米井下被开采,在匠人手中历经雕琢,终于在今天散发出温润而持久的光芒。
今夜月圆,确实是个好日子——焦师傅在太原用炭雕写诗,我在晋城对着明月抒怀,而我们都在见证,一块普通的煤炭如何完成它最华美的蜕变。 ( 常小霞 作者单位:大阳煤矿 )